小程序美工 “导弹司令”杨业功:家居行止一切从简,出门却要携带“三件宝”

“铸就长缨锐旅,锻造导弹雄师。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,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。未曾请缨提旅,已是鞠躬尽瘁。天下虽安,忘战必危,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!”

2005年,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,杨业功的名字响彻人们心间,要问他是何许人也,他只是个普通人,是扎根祖国土壤的了不起的普通人。

永远的“导弹司令”

农村出生的杨业功,做过放牛娃,吃过许多苦,泥地里滚过的孩子更懂得吃苦耐劳的含义,1963年,他义无反顾地参了军,从此成为了一名士兵,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,胡子剃得干干净净,身板挺直,目光总是充满了神采,是个让人一见就觉得精神抖擞的小伙子。

1966年,杨业功成了一名共产党员,跟随党的号召,他忠诚于党,爱国爱家,在部队几十年,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部队建设中,从小兵到总司令,他的成长道路浸满了勤劳的汗水。

在部队里,他身先士卒,训练十分严格,从不因为任何原因放松对自身的要求,即使后来年岁渐长,身体状况不佳,也坚持带领战士们进行军事演习,寒来暑往,训练出了一支铁的部队,严纪律、守规则,令行禁止,令人望而生畏。

如此优秀的战士,总会在特殊时期被赋予光荣的使命。上个世纪50年代,新中国百废待兴,面对波云诡谲的世界形势,中国决心建立自己的核心力量,60年代中期,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了,周总理将其命名为第二炮兵,奠定了中国成为大国的重要基石。

一切从零开始,总是充满了艰难,杨业功临危受命,担负着筹建中国第一支新型导弹部队的重任。

万丈高楼平地起,杨业功挑选了一支精英部队,开始了导弹研究,勤劳质朴的精神在他身上展露无遗,为了节约经费,他们徒手改造废弃厂房,搭建训练基地,杨业功常常与战士们一起,忙得不亦乐乎,有了领导的带头作用,战士们做事格外起劲,大家心向一处去,劲往一处使,为了新中国的未来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。

那时候,部队里没有专业的导弹设计人员,杨业功带着战士们跑遍了全国各地知名的导弹专家,虚心求教,跟随着师傅从头开始,参与了导弹的研发过程,仔细记录数据,再将数据汇总小程序美工,一沓沓厚厚的笔记,凝聚着杨业功的汗水,他废寝忘食地研究着这些数据,最终编写出一套专业的教材,用于部队训练专用。

天道酬勤,杨业功没读过多少书,是个在部队成长起来的农村娃,但是他足够勤奋刻苦,日夜研究,书架上摆满了导弹方面的书籍,生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“导弹通”。

他可以指导导弹发射的每一个环节,教学理论,他也是头头是道,不仅如此,他还将自己的研究心得撰写成书,成为大家争相阅读的范本,而他也从普通士兵,成长为远近闻名的“导弹大师”。

杨业功对第二炮兵团的要求格外严格,部队虽然已经成立,进展顺利,但是缺乏实战经验,他不满足于现状,眼光紧盯国际形势,时常组织大家观摩研究国外先进导弹技术,力求突破,他凡事亲力亲为,组织参与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,在他的带领下,部队也成功发射了二炮历史上第一枚新型导弹,受到领导表彰。

杨业功时刻将国家放在心中,生命不息,战斗不止,他心系导弹事业,直至生命最后一刻,仍然不能释怀,他是永远的“导弹司令”,是中国人民的骄傲。

战场无小事

杨业功做事严谨,在一次部队演习中,指挥员认为这只是一场演习,不需要按照真实战场来安排,美工兼职网站于是提供的方位线都是目测得到的数据,与真实数据相差甚远。

演习前,杨业功问道:“数据精准吗?”指挥员随口一答:“差不多。”听闻此话,杨业功浓眉一皱,当场叫停了演习,把所有人聚集到一起,重申了方向定位线对导弹飞行速度和精确程度的影响,命令重新测量方位线,等所有数据整理出来后,再进行演习。

在他看来,与导弹事业有关的,均无小事,小到一片纸、一颗螺丝钉,都会影响最终的数据,所以他对士兵的要求格外严格。他严于律己,从不搞特殊,为了找到合适的导弹发射点,经常翻山越岭实地考察,山上条件恶劣,滚落的碎石常砸得人头破血流。

随行人员时常会劝阻杨业功,申请替代他前往考察,均被严词拒绝,就这样,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林间,直到完成全部考察任务,方才停下来休息。

导弹的发射任务十分紧急,同时也禁不起一点损耗,每次导弹试验,杨业功都亲自监督,零下几十度,寒风刺骨,年轻的战士们冻得直哆嗦,他却淡定自若,可以说,对导弹的那份热爱,点燃着他的心火,使得他无所畏惧。

常年出门在外,生病也是常事,战士们经常会见到司令员输着液还在现场指点江山的背影,在杨业功去世以后,他的身影还经常浮现在战士们眼前,好像从未走远。

杨业功十分好学,面对未见过的新设备,通常爱不释手,实践出真知,年过半百的他就全程跟着学习,直到把设备摸透了,搞清楚用途,然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,这种喜欢钻研的精神,也让身边人敬佩不已。

出门三件宝

在线设计师

杨业功的执着与认真,同时影响着身边的人,他在部队四十余年,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路上,出门随身携带三件宝贝:军大衣、热水壶和方便面。这三样在野外行军途中,可起了大作用,吃饱穿暖,办事也更加顺畅。

身边人常常感到不解,一个司令,出门没有警卫员,穿着普普通通,一点领导样子都没有,杨业功却不以为然,他反对铺张浪费,倡导一切从简,骨子里他还是当年农村出身的傻小子,将勤俭节约贯彻到实处。

每次下到基层,他十分反感接待人员的过分热情,好酒好菜查不到真实情况,与其与领导寒暄,他更喜欢去到部队,跟战士们同吃同住,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,以及对部队生活的意见。不仅如此,他还很关心战士们的精神生活,经常自掏腰包,为他们添置设备,很快,杨业功去过的部队,文娱生活十分丰富,给战士们带去了无限欢乐。

对战士们十分大方的杨业功,对自己却是抠到了家。衣服上的补丁一个接着一个,鞋子缝缝补补又是三年,家里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,可谓是十分“寒酸”,他常说,生活过得去就行,不必事事争先。

有得必有失,一心扑在国家和部队上的杨业功,难免缺失了对家庭的照顾。对于妻子来说,杨司令很忙,他的生活轨迹像永不停止转动的陀螺,只有生病住院时才能有难得的聚首,杨业功向妻子承诺的退休以后的田园生活,直到生命尽头,变成了妻子心碎的回忆。

对儿子来说,杨业功像是个领导,从不搞特殊化,作为司令的儿子,更要脚踏实地,连婚礼也是朴素至极,但是父亲身上的闪光点,时刻照耀着儿子,让他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重。

2004年,杨业功积劳成疾病倒了,病魔来势汹汹小程序美工,带走了受人爱戴的杨司令,只留下了一面旗帜,永远奋发昂扬的中国军魂!

发布于:天津市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